查看原文
其他

一生50多段恋情却不恋爱脑,“秩序感”成就高产传奇女作家|HerStory

作者非非马 非非马 2022-12-13

非非马FM

HerStory

本文首发于英国《金融时报》FT中文网


爱情和婚姻,对于女性而言往往具有双面性,既可能是成全滋养,也可能成为一种拖累消耗。


不少女性在陷入爱情后,她们的才华、情绪、精力、时间,会以一种狂热非理性的形态被急剧消耗;不少女性在结婚后,也容易成为丈夫和孩子的附属,以牺牲自己的职业追求,来成全所谓整个家庭的幸福与稳定。


我见过不少被恋爱和婚姻耽误了的女性,以她们的才华本可取得更大的个人成就,让自己的人生更独立丰沛茂盛,可最终却亲手埋葬了自己其它的人生“可能性”。


有感于此,当我读到英国传奇女作家Vita Sackvill-West(薇塔·萨克维尔·韦斯特)的故事时,便不由自主地被她强烈吸引。



她和丈夫都是双性恋,维持了长达49年的开放式婚姻,各自都有多位情人,薇塔更被她自己的作家儿子形容为“一生都在恋爱”,“并且都是和她同时代的不平凡女子恋爱”,她一生的情人(以同性为主)多达50多个,其中最著名的同性恋人便是女作家中的“顶流”——Virginia Woolf(弗吉尼亚·伍尔夫)


伍尔夫著名的“双性同体”想象传记体小说(imaginative biography)《Orlando(奥兰多)》,就是以薇塔为原型创作的。


关于薇塔和弗吉尼亚的情事,在2018年上映的电影《Vita and Virginia(薇塔和弗吉尼亚)》中有细致呈现。


BBC也曾把薇塔另一段极其重要的同性恋情,拍成了两集电视剧《Portrait of a Marriage(婚姻的肖像)》(1990)。


薇塔于1931年创作的小说《All Passion Spent(耗尽的激情)》,因展现了女性的觉醒与和反抗备受好评,并于1986年被BBC改编成了3集系列电视剧。


一方面是不断的恋爱、开放式的婚姻,另一方面,是那个女性并不被鼓励工作和创作的时代,而薇塔却没有被其中任何一项给“拖累”,一生高产、创作不断。


她不止创作了一批畅销小说、获奖诗歌,也是闻名遐迩的园艺家、缔造了世界级的花园;


Sissinghurst Castle Garden


她频繁受邀参加BBC各种谈话节目,自己还主持着一档园艺广播专栏。



因为在文学上的成就,她赴牛津、耶鲁等名校开设讲座,时任美国总统胡弗还曾特别邀请她至白宫共进下午茶。


当同时代的已婚女性不得不被困囿于家庭时,薇塔却给自己“挣”来了别样人生。



在她的人生故事里,我看到了一种超乎寻常的“秩序感”。


她的“秩序感”,既有对“旧秩序”的勇敢颠覆,也有对“新秩序”的大胆重构。


她的“秩序感”,不止体现在对事业的超强掌控上,也几乎涵盖了她人生的方方面面——创作持续稳定,高产输出;婚姻稳定幸福,夫贤子孝;和各路前恋人们分手后亦是朋友,一路互相扶持;同时,她还非常善于赚钱、打理财富。



我并无意去赞美薇塔的开放式婚姻和50多段恋情,但我非常想写写这个生于一个多世纪前的女子,是如何用超强的“秩序感”,亲手打造了她富有生命力、创造力的一生。




1. 秩序感之目标管理



某种意义上,人生就是一场自我管理的旅程。一个人身上的“秩序感”,其实是自我管理的结果。


个人自我管理的第一步,是个人目标管理。个人目标管理的第一步,首先则是个人目标的制定——它关乎我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,关乎我们的人生愿景,从根本上决定着我们想活成什么样貌。


在我看来,拥有不凡的人生愿景与目标——以一个不凡的女子、不凡的女作家、不凡的园艺家留名史册,是薇塔之所以为成为薇塔最重要的“生命引擎”。它给薇塔提供了强大的自驱动能。



在薇塔的年代,一个女子要有这样一份雄心壮志,极为不易。


薇塔生于1892年,当时的社会环境对女性有着刻板的“角色规训”,要安于家庭,要安于以丈夫为家庭中心成为好妻子好母亲,在这样的限制里,绝大部分女性往往在“人生愿景”这一环就被困住了。但薇塔,包括她的多位同性情人(比如年长她10岁的弗吉尼亚·伍尔夫),却并不安于时代“分配”给女性的角色规范,而是勇敢致力于“家庭”之外的志业追求。她们是那个时代具有颠覆精神的先锋女性,体现出了超拔于时代主流的“自我想象”。


Vita and Virginia


薇塔出身贵族之家,诞生在英国最有名的城堡之一——位于肯特郡七橡树区(Sevenoaks)的诺尔庄园(Knole),是萨克维尔男爵三世(Lionel Edward Sackville-West)的独生女。


这座始建于15世纪中叶的大型庄园,最初是作为坎特伯雷大主教的宫殿被修建。(非非马/摄)


由娜塔丽·波特曼和斯嘉丽·约翰逊主演的年代戏《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》曾在此取景。两位女明星出演了波琳家的一对姐妹花,一个后来成了亨利八世的妻子,一个成了他终身的秘密情人。


 历史上的诺尔庄园,也的确被亨利八世看中并据为己有,到了伊丽莎白一世时代又由女王转赠给了自己的表亲Thomas Sackville,也就是薇塔的祖先,第一代多塞特伯爵(1st Earl of Dorset)。就是从这位伯爵开始,Knole庄园在Sackville家族中一代代传承。(非非马/摄)


薇塔和那个时代的其它贵族女子一样,自幼便接受极好的教育——尽管她们“接受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运用,而在于吸引优秀的(或者说,富有的)配偶,并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”。(引自《不只是简·奥斯汀:重现改变英国文学的七位传奇女作家》)。


薇塔18岁时的肖像油画


但时代的列车,也搭载着薇塔赶上了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一波浪潮。这是薇塔的幸运。


毕竟,早薇塔100多年出生的简·奥斯汀(1775-1817),还不能公开署名发表自己的著作,她的作品真正开始被重视也要等到19世纪下半叶。而早薇塔半个多世纪出生的玛丽·安·伊万斯(1819-1880),为了让自己的作品不因作者性别受到歧视,还得给自己取个男性笔名——就是后来声名贯耳的“乔治·艾略特”


简·奥斯汀和乔治·艾略特画像


自19世纪中叶始,几乎与全球第一波女性主义运动兴起相同步,英国开始集中涌现了一批优秀女作家,其中不只有乔治·艾略特,还有“勃朗特三姐妹”——重要的是,“三姐妹”不止以女性作者身份出版著作,还以女作家的身份名声大噪。


勃朗特三姐妹


而为夏洛蒂·勃朗特撰写过个人传记的另一位同时代著名女作家伊丽莎白·盖斯凯尔(又称盖斯凯尔夫人,代表作包括《南方与北方》,《妻子与女儿》等),她自1848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说后,出版收入日渐丰厚,甚至有能力独立购置房产作为礼物赠送给自己的丈夫。凭借写作,她不止挣得了丰厚收入,还与狄更斯、夏洛蒂·勃朗特成为好友,在文化界、艺术界、新闻界建设了自己的社交圈——这两点,与薇塔十分相似。


左:盖斯凯尔夫人

右:根据其小说《南方与北方》改编的电视剧


女性是彼此的镜子。尽管如上述几位这般能被写进英国文学史的女作家实乃凤毛麟角,尽管当时绝大部分女性尚无法像她们一样自由表达、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,但她们的存在,无疑成为了照亮后来者的“灯塔”。


她们,成为了薇塔的“灯塔”;薇塔,也成为了她的后来者的“灯塔”。



自20岁开始写作后,薇塔就渴望被写进文学史,并终生从事写作;后来她倾力打造私家花园——西辛赫斯特城堡花园(Sissinghurst Castle Garden),她的目标是让它跻身于全英国最美的花园之列。在被英国国家信托接管后,它也果然成为了英国每年访问量最高的花园之一。


在那个女性尚需为争取工作权而斗争的年代,在社会试图消解女性追求事业的“正当性”的年代,薇塔毫不遮掩自己“搞事业”的野心:


“不同于身为母亲的快乐,职业成就所带来的快乐,满足的是我的另一个胃。独立,不分性别。”


自电影《薇塔和弗吉尼亚》


个体独立性、自我价值实现,在薇塔这里是先于婚姻和家庭的。


老实讲,即便是今天,我们依然会看到大量女性在婚姻中失去了“自我”,只剩下“妻子”、“母亲”、“女儿”、“儿媳”的身份,但100年前的薇塔,却为自己建构了“另一种”婚姻图景。


“I did not sign a marriage contract, but negotiated one. ”


翻译过来就是,“我没有简单地签署一个婚姻协约,而是谈判争取了一个。”


这是薇塔与丈夫哈罗德·尼科尔森(Harold Nicolson)一起做客BBC广播节目时说的。那次对话的主题是“论现代婚姻的基础”;对话时间是1929年——这是他们婚姻的第16年,也是英国女性刚刚获得政治选举权的第二年。


薇塔与两个儿子


在这个节目中,薇塔犀利地批评了彼时婚姻中的丈夫们总是习惯于把自己看作为“植物”,而把妻子们看作为“土壤”,以牺牲妻子们的活力作为代价,成全丈夫们的茂盛。


她庆幸自己没有去遵从彼时主流婚姻对“妻子”角色的规范,也因此获得了比预想中大得多的灵活性与空间。


薇塔与丈夫尼科尔森非常恩爱,尼科尔森是当时少有的愿意滋养、成全妻子事业的丈夫


从薇塔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,目标设定,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行为选择,也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行动结果。


整体而言,个人目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,关乎个人目标制定、目标分解、行动执行、结果评估、目标调整等,也与时间管理、情绪管理、知识技能管理、项目管理等等都密切相关。我在这部分主要侧重了薇塔在“目标愿景”上的勇敢突破,因为在那个充满限制的时代语境里,是这种有突破性的格局、胆识与勇气,为她的突围之路提供了核心动能。




2. 秩序感之时间管理



个人时间管理的根本,其实是目标优先级的管理。


伍尔夫曾经形容薇塔生命力太旺盛,想要抓住的太多。创作、爱情、婚姻、孩子的教育、高品质的生活质量,薇塔哪一点都不想放弃。但我也发现,尽管薇塔“什么都想要”,在她的目标优先级排序里,自我价值实现始终位列她的第一价值排序。她最重要的生命主线都是围绕“创造”而展开,在此前提之下她又努力兼顾平衡好生活。


当个人目标有了清晰排序,人会随之建立出“取舍标准”——这决定了一个人如何分配自己的“生命带宽”,分配自己有限的时间、精力。


同为写作者,我非常佩服薇塔在写作上的自律。


可以说,她这一生基本都在“写写写”中度过——写日记、写信、写小说、写传记、写专栏。


在诺尔庄园的书店里有不少薇塔的小说售卖


因为思维异常活跃,并且热衷于抒发和表达,她每天都要记日记整理思绪,还和丈夫以及各种朋友通信。这种书写的另一个效果,是高频的自我梳理、复盘检省。


在写作小说时,她通常都会尽力抓住一切闪现的灵感,全力以赴,哪怕是在旅行途中,她也会关闭五感、与外部隔绝。因为全神贯注,她的写作速度极快,每天能写15页纸。如此流利的书写,即便是伍尔夫也会十分羡慕。


薇塔在买下西辛赫斯特城堡之后,白天大多时间要忙于花园劳作,但她仍会在晚上坚持写作或搜集整理资料。每天工作到夜里两三点,是她的生活常态。


哪怕是晚年得了严重的手部、背部关节炎,甚至患上了腹癌,她还是坚持在《观察家报》上每周写专栏,直到去世前一年实在写不动了为止。


薇塔家中的阅读室library

薇塔家在书房study


写作的人都知道,相比于灵感闪现之下的即兴创作,一生都能坚持稳定的创作输出最难。前者仰仗一时的火花与激情,后者仰仗的却是纪律与秩序,理性与克制,以及责任感。


薇塔的高度自律与勤奋专注,同样体现在了她作为园艺家的一面。事实上,她之所以会在手部、背部都患上关节炎,与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超量花园劳作有直接关系。



都说“一万个小时定律”,时间花在哪儿,成绩就在哪儿,那么反过来 ,我们也可以从一个人的成绩出在哪儿,来推断ta的时间主要花在了哪儿。


时间是一个人最为珍贵的资源,管理我们的生命时间,就是在管理我们的人生。



3. 秩序感之项目管理



如果说“人生”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终极“大项目”,那我们每个人都算是自己的“项目经理”。“人生”这个大项目,是无数个小项目汇集而成的“生命之河”,我们的人生管理,自然离不开“项目管理”思维。


最能体现薇塔“项目管理”能力的,大概就是在一座几近废弃的城堡上,从无到有地打造出了一座世界级花园。


Sissinghurst Castle Garden(非非马摄影)


从花园规划设计,到调度庞大的财力、人力持续投入落地,薇塔夫妇用了10年时间让西辛赫斯特城堡花园成型。而在下决心打造这座花园之前,30岁的薇塔几乎就没有什么专业的园艺知识,因为一切自有园丁打理。


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园艺家,她自学了大量知识,也亲自下地劳作,每日还坚持记录详细的花园日记。在具有相当程度的专业性后,她受邀在报纸上开设园艺专栏,但她仍不满足于此,又专门去上了园艺课程,成了真正的“园艺专家”。


因为她兼具知识与实践上的专业性,她后来还受到英国国家信托基金(National trust)的委托,参与创建了它的花园委员会(Gardens Committee)。


从花园创建到维护,薇塔完成了一个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的大项目,这里面既有卓越的知识技能管理,也体现了强大的耐心、毅力与责任感。


薇塔的项目管理思维与能力,也体现在了她的“家庭运营”上。只要没有远行,每个周末都是她雷打不动的家庭时间(family  time),她会全心地陪伴丈夫与孩子们。在这时,写作和爱情都得“靠边儿”。



老实说,我非常欣赏薇塔身上这种项目管理的思维方式。因为把人生中的几个关键“课题”按照“项目制”来规划、管理,她把人生活出了一种难得的秩序感、平衡感。



4. 秩序感之情绪管理



薇塔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,也因此经历了两段较长的情绪低潮期,其中要数二战对她的影响最大,一度让她无法脱离对酒精的依赖。但整体而言,薇塔的情绪管理能力还是很强,无论是情绪弹力,还是情绪自我调控能力上,她都非常突出。她一生谈了50多段恋爱却始终不“恋爱脑”,与她超强的情绪管理能力不无关系。


薇塔的一名情人曾形容她:从未在爱情中失控过。她永远能从爱情中全身而退,并且还能和曾经的恋人都保持着良好的友情,包括弗吉尼亚·伍尔夫。唯一一个例外,是薇塔少女时期就爱上的发小Violet Keppel。


Violet本人,非常妩媚,也是贵族出身,其母是爱德华七世的情人


BBC出品的电视剧《婚姻的肖像》正是以这段百合情为故事主线。两人曾多次“私奔”去巴黎,那是薇塔离“失控”最近的一次,但迫于现实压力,两人还是选择了回归家庭。


BBC出品的电视剧《婚姻的肖像》剧照


Violet在薇塔心中,始终是一个火山般的存在,薇塔对此也心知肚明。


若干年后,Violet多次写信给薇塔期望见面,面对这巨大的诱惑,薇塔到底给拒绝了。她在回信中直言,对方于自己就是个随时可能爆炸的“定时炸弹”:


“我不希望你爆炸,也不希望自己的生活被打乱。我喜欢这种平静。”


她不希望自己再度陷入那种狂热的非理性状态,打破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平衡与秩序。


不止因为她不想破坏已经十分稳定默契、也有着深刻链接的婚姻,更因为她懂得,只有稳定、不失控的人生秩序,才能保障她持续、稳定的创作。


通常,有大目标且目标始终清晰的人,更容易克制住自己的情绪。能成事的人,通常都不会让自己沦陷为“情绪”的奴隶。


薇塔与弗吉尼亚在分手后依然维持了友情


相对而言,认知水平、思辨能力越强,也会越容易克制住情绪的奔泻。


比如,薇塔也会勇于追求性所带来的快乐,但她从不迷失于此,因为她对“性快乐”有一种更智性的认知:


“性是生命中最让人激动兴奋的事,却不是最重要的。但它所带来的激动兴奋感,很容易让人误以为它是最重要的。本质上,肉体的滥交是廉价的、令人作呕的。这不在于道德层面,而在审美层面。因为它便宜、易得、粗鄙、低俗。它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娼妓化。”


情绪管理的最深处,其实是对自己的深刻体察与悦纳、谅解与尊重,是对三观的检验和认知水平的考量。



5.秩序感之财富管理



1928年10月,弗吉尼亚·伍尔夫在剑桥大学演讲时,第一次公开提出了女性要有“一间自己的房间”,强调了女性积极争取独立经济地位的重要性。这句振聋发聩之语,直到今天也依然有醒世意义。只有获得经济独立,才有真正的人格独立。弗吉尼亚特别欣赏薇塔的一点,就是她卓越的财富管理能力。


伍尔夫与薇塔


撰写《薇塔的一生》的著名传记作者维多利亚·格兰丁宁(Victoria Glendinning)曾形容薇塔:“A very sound business woman。”如她所言,薇塔确有精明、靠谱的财务头脑。这在那个年代,非常难得。


起初,出身贵族的薇塔也是“少女不识愁滋味”,但因为选择了一个年入只有250英镑的丈夫,她在婚后不得不仰仗母亲的经济资助。


为什么不是父亲,而是母亲?因为她和她父亲,事实上都需要仰仗母亲的“支持”——而她母亲的财富来源,则是仰仗她极其富有的“男性仰慕者”。


在《薇塔和弗吉尼亚》中扮演薇塔母亲的,是著名演员伊莎贝拉·罗塞里尼,也就是传奇女演员英格丽·鲍曼和名导罗伯特·罗塞里尼的女儿。


薇塔母亲最著名、最长期的仰慕者,要数Sir John Murray Scott,其继承的遗产里就包括了今日伦敦市中心非常著名的The Wallace Collection(以收藏大量世界顶级的洛可可风格家具和艺术品而闻名)。这位先生出手极为阔绰,送豪宅、送名车、送现钞,去世时还留给薇塔母亲一份巨额遗产。


The Wallace Collection内部



但是,薇塔和自己的母亲之间一直都有非常紧绷、对抗的关系。


薇塔母亲在年轻时有着惊人美貌,曾经轰动华盛顿的上流社会社交圈,即便婚后也不乏追求者(她婚后的著名男友里还有大名鼎鼎的JP摩根),然而,因为自己“私生女”的出身,纵是锦衣华服、追随者众,也始终填补不了她内心深处的不安、恐惧和焦虑。她脾气多变、暴躁,性情不稳,随着薇塔父亲的去世,精神状态愈发动荡。或许是因为所得皆非自己所挣,不是靠生父就是靠其它男人,薇塔母亲很担心失去,拼命想要抓紧自己拥有的。在薇塔父亲去世后的一天,她突然就发疯一样去找薇塔,索回其赠予薇塔的所有珠宝、礼物。


《薇塔和弗吉尼亚》剧照


母亲偏执、诡异的性情,带给薇塔双重刺激。一则,她不允许自己活成母亲这样;二则,她从此发誓再也不向母亲伸手,不要她任何昂贵的礼物或者金钱,她要靠自己实现经济独立。确实,靠写作赚取收入,是她日后笔耕不辍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
薇塔一直认为同时代的绝大部分女性,都少有一种更宏观的责任感,几乎只关心“占有”和“被占有”,只关心自己的“归属感”。但是,她不想做这样的女性。她也的确做到了。



薇塔的财务能力、经营能力,要远比丈夫哈罗德出色。在很长时间里,哈罗德的年薪都是只负责自己的开销,而薇塔要负责所有家用,包括两个儿子上伊顿公学的昂贵费用,还要负责仆人、园丁、修建花园等巨大的生活开支。薇塔不止靠写作畅销书赚取了丰厚稿酬,也非常善于打理赚到的钱财、打理土地、管理租户,“非常有条理、有方法”。


卓越的财务能力,不止保障了现实的生活秩序,也为薇塔赢得了真正的独立与自由。




结语



阅读薇塔的一生时,我始终都在思考这个问题:为何她能够不被各种恋爱所耽误、也没有被婚姻所耽误,还没有被那个旧时代所耽误?


我以为主要在于两点。一是超越时代限制的自我想象。自我想象,决定自我塑造。要“成事”,首先要敢于“想成事”。



二就是极强的“秩序感”。从目标管理到时间管理、项目管理,从情绪管理到财富管理,她用有条不紊的“秩序”为自己构筑了一道超级“防火墙”,维系了“人生系统”从内到外的稳定与安全。


即便是今天,一个女性也依然需要这种平衡的秩序感来成全持续的成长。如何处理好自己的现实生存基础、事业追求、内在精神、浪漫情感、婚姻家庭,它是一个综合的考验,也需要综合的素质去达成。


至于说要如何看待薇塔的非主流、反传统的情史?我曾经带着这个问题与诺尔庄园(Knole)的一位女志愿者聊过,她的回答我深以为然:“在特定的历史阶段,薇塔的人生选择,可以看作为是一种对旧时代旧秩序的反叛与对抗。”



最后,走进薇塔、书写薇塔,于我自己其实有着特别的意义。新冠疫情开始后,我颇经历了一段写作低潮期,这一点直接反应在了我的公号更新频率上——有时甚至两个月才更新一篇。这中间当然会有焦虑,也做了不少努力。为了自我激励,我读了不少作家访谈,尤其是《巴黎评论》的《女性作家访谈录》,但后来真正“提振”我士气的,是薇塔的故事。希望这个故事也能带给你鼓舞和力量。



非非马写在后面:


1. 这篇文章的原稿首发于英国《金融时报》FT中文网,但此处发表我做了很大篇幅的修改,从结构到文字。原稿会有更多关于薇塔家庭背景、如何选择婚姻对象的细节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戳此链接阅读:一位英国传奇女作家的爱情、写作与花园


2. 文中提到的Sissinghurst Castle Garden,我曾经拍过两个视频发在视频号,可以管窥这座花园的美丽:



3. 文中提到的The Wallace Collection,我也曾拍过一个有点意思的小视频:



PS.今天的二条“她书单”有赠书福利,朋友们不要错过哈~


PPS. 因为我最近的更新总是很不规律,有不少读者反应,订阅号信息流里都没有被推送到我新发的文章,要解决这个问题,可能还得麻烦大家星标公号,以及不吝点赞和在看,多留言互动——总之,就是让系统识别到你是爱看我的公号推送的,它才会“聪明地”把文章及时推给你。


最后,谢谢阅读,谢谢一直留在这里、对我充满耐心的朋友们,我会多努力多更新!祝大家夏日里内心清凉愉快!


 推荐阅读 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